国家经过近30年努力,全民普及了义务教育,并不断缩小区间差距、逐渐实现公平。但在不同人群之间,接受义务教育的质量仍存在较大差异。突出表现是面向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质量远远落后于普通中小学。究其原因,教师专业水准较低、教材和教具落后是导致这一状况的重要因素。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将设立“特殊教育发展基金”,资助有关专业人员和研发机构开展特殊教育教材、教具和师资培训课程的研发,并搭建推广平台惠及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残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贫困地区儿童是指我国中西部地区某些省份(如宁夏、甘肃、云南、山西、河南、新疆、广西、河北、安徽、四川、贵州、青海、西藏等)由于社会、经济等方面不发达,导致部分儿童某些权益受不到保障,从而产生的弱势群体。为了使使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共享优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使贫困地区的儿童能够上得起学,并且顺利的完成学业,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将通过资助贫困儿童上学的公益活动,使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这项公益活动当中来,尽力帮助到更多的贫困儿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2015年6月至7月,基金会秘书处进入多所学校进行深入调研和走访,通过各校方的积极配合,将各校审核申报的特困学生和特困教师纳入《特困学生资助项目》、《特困教师资助项目》的资助范围,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批准后资助44名特困学生,支付资助款人民币88000元(2000元/人);资助10名特困教师,支付资助款人民币50000元(5000元/人)。涉及的学校有北京光明小学、北京文汇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合计支付资助款人民币138000元。 (有图)2.2015年,基金会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北京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由基金会及社会爱心人士、企业联合发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提升和推广”项目,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系列活动,提升文化素养,培育中国情怀。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从小认识国学,激发其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民族精神的培养。有益于处于成长期和青春期的中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同时对预防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和犯罪低龄化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项目活动开展初期就得到了各学校的积极响应,希望通过系统的梳理和科学的教授方式加强在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提升他们审美理念的同时建构起他们正确的价值体系,进而形成完备而健全的人格。目前,该项工作正在不断推进当中。 (有图) 3.2015年,基金会对《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计划》申请资助的2名学生进行资格审核后资助共计人民币600元(300元/人)。

    admin | 2016-12-21
    798 点击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相关要求和目标。不断提升农村学校校长、教师的专业素质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实施“乡村教育家助推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乡镇(村)中小学、幼儿园培养一批植根于农村、具有高远理想、先进理念、丰厚素养、广阔视界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家型优秀骨干校(园)长和教师,并通过他们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大范围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而缩小与城市教育的差距。   该计划将从参研人员的需求出发,进行针对性的项目设计和实施,将其培养成为具备科研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引领能力的未来教育家,成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领头雁”。   实施范围:计划从西部9省、市、自治区(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推选的90位校(园)长、教师中挑选出30位进行培养。   培养对象:西部9省、市、自治区乡镇及乡镇以下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 研修的主要形式包括:集中培训、课题研究、团组研讨、观摩考察、“影子学习”、名校挂职、访问学者,以及参加先进学校的学术活动和组织开展的网络学习等。   通过高端研修的方式有计划地助推一批农村教育的“领军人物”,从而引领整个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将对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学校将根据计划实施情况,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并就集中反映的乡村教育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题调研,形成相应的咨询报告,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参考和决策建议,着力为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015年,从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9省、市、自治区遴选推荐来京进行城乡教育家成长助推计划培训的30名学员,在京参加了2015年12月5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乡村教育家成长助推计划》启动仪式暨第一次集中培训,教育部副司长王定华到会并讲话、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代表学会发言、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刘堂江致辞、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志萍主持会议。   学员十分珍惜此次培训机会,为期7天的培训结束后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可将培训所学运用于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很多学员将自己的收获感悟以文字形式反馈到基金会,并多次与主办方沟通交流希望更多优秀的乡村教师能够得到这样的学习深造机会。   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对30名参训学员来京、离京的交通费、餐费、住宿费进行资助,合计人民币199362.25元。该项目周期三年,将在第一批培训学员中重点选拔优秀代表,作为该项目的推广大使或志愿者,基金会后期将资助他们在工作当地组织培训或指导,使该项目的培训成果能够持续推广。(有图)   学员彭泽刚的学习心得:做一名乡村教育的守望者和创新者 —2015年“乡村教育家成长助推计划”培训体会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凤凰中学   彭泽刚      我有幸参加2015年12月5—11日为期一周,在北京举行的“乡村教育家成长助推计划”启动仪式,学习体会如下。   一、是一次高规格、全公益跨度时间长的项目培训   (一)全公益:“乡村教育家成长助推计划”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优促会”)承办、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北京景山教育基金会共同支持的项目,首期培训于12月5日在北京启动。该项目所有费用全部由国家教育学会、四川教育优质促进会、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北京景山教育基金会共同支持。   (二)高规格:是中国教育学会按照党的十八届全会“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参训30位学员,是中国西部9省近百位乡镇及乡镇以下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骨干教师中遴选出的。培训坚持“高端”和“创新”原则,以凝炼师德修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增强教育教学科研素养、提升专业能力为重点,帮助优秀教师和校(园)长成长为教育理论素养深厚、教育研究和创新能力强、有独特的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成果丰硕,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的未来教育家,并辐射带动当地校(园)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进步,逐步形成崇尚教育家办学、支持教育家办学、依靠教育家办学的新局面。   在项目启动仪式上,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部相关司局、中国教育学会以及为项目为提供经费支持的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北京景山教育基金会的领导,承担培训任务的专家代表,共同出席启动仪式。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刘堂江、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北京景山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范禄燕分别致辞,体现了领导的重视,培训的规格很高。   (三)项目跨度时间长:该项目将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项目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还要在农村服务5年,整个项目持续的时间为8年,项目跨度时间长。   二、聆听了前沿的教育理论,观摩了名校的风采   (一)聆听专家的前沿的教育专题讲座   褚宏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21世纪最应该具备的那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核心素养不是面面俱到的素养“大杂烩”,而是要突出“关键少数”素养   秦建平: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后导师秦建平指出,工作标准(过程)、质量标准(结果)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办学品质的保证、是学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要求建立育人质量标准,缔造学校卓越品质。   雷解民:四川教育优质促进会理事、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校长雷解民指出,学校发展的科学定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方向指引。学校定位就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舵   文喆:北京教科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文喆指出,守望和创新是农村教育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也是教育家成长的基本方式,需要有坚持的定力。守望和创新是农村教育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守望什么?创新什么?创新的方向在何方?亟待我们寻找答案。   郭振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友指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教育,回归我们的精神家园。   陈萍的《未来教育家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魏宏聚的《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与研究型教师成长》、郭法奇的《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探讨及影响—杜威》、张爽的《学校发展的理论与范式》、珠海燕老师的《四川嘉祥七中办学经验介绍》、范禄燕对《北京景山学校办学经验的介绍》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理论、办学实践经验进行了专题的介绍,丰富的教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二)入校观摩感受名校风采、参加学术活领略教育发展的前沿   在本次培训学习中,2015年12月10日上午,我们参观了享誉海内外的北京景山学校,通过入校观摩,聆听范禄燕校长的办学经验介绍,感受了名校治教的风采,学到了不少知识,很少启发。 12月11日,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学校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国际智慧教育高峰论坛》学术论坛活动,聆听了教育部等领导、专家的学术专题,参观了教育信息化的装备展,领略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   三、参加“乡村教育家成长助推计划”学习培训的启示   第一、中国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环节在广大乡村。今天,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积蓄了前所未有的力量高速奔跑,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了49.68%,连每一个乡村都想变成一座城市。在这天翻地覆的大变革中,绵延几千年的乡村文化、㣩文明、乡村教育,还没来得及思考如何适应、如何传承,就被裹挟进历史滚滚洪流里。在中国城市化的列车上,乡村教育被甩下了轨道。有人形容乡村教育的状况:学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老师越来越老。   在中国西部偏远乡村,青壮年都走出去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童,他们都被城市孩子甩得远远的,被现代化教育甩得远远的,被现代文明甩得远远的,他们只能在简陋教室里,透过窗口,朓望和想象远方的世界。   我们有众多生活在乡村的农民,他们的子女,依然在落后的乡村学校读书,众多的农民工子女留守乡村,或随父母漂泊异乡,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是这部分孩子无奈的去处。   关于农村教育改和发展,我们需要思考的两大问题:教育守望和教育创新。守望既传承,创新既改革。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每一位有责任和忧患意识的农村教育工作者关注,值得我们去探究。   第二、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改革的推进,观念转变是关键。冯恩洪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律动的课堂模式。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交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三、要成为乡村教育家,必须坚持务实创新,以凝炼师德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增强科学素养、提升自己专业能力为重点,坚持专业引领、自主参与、在研究中提升,在反思中成才,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切实把握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提升教育理论素养,在教育实践中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   总之,我愿做一名乡村教育家守望和创新者。2.2015年,对《语文现代化学会组织的语文教师培训计划》项目中参加学习培训的100名边远地区特困语文教师的差旅费、食宿费及资料费进行资助,合计资助人民币99997元。目前项目已经圆满完成并取得预期效果。

    admin | 2016-12-21
    820 点击量
    

    支援边疆公益活动是由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北京市东城区教育文化交流协会共同承办,由北京众多中、小学校与西南边疆地区众多当地学校共同参与的一项社会公益活动。当前偏远山区、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与城市相比尚处于落后状态。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国家课程开设不齐全、教学设备不能达标等情况十分严重。   该项公益活动致力于发展和服务西南边疆教育事业,关注和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现状,提升农村及贫困地区孩子受教育质量,使贫困地区学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支援边疆公益活动自2010年开展以来,北京市多所中、小学校与西南边疆地区的众多学校建立了短期支教对口帮扶活动和不定期教育交流活动。几年间,已经陆续组织200余人次前往当地进行义务支教、帮教工作,同时当地也在不断组织优秀教师来京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和学习。该项公益活动已经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并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牵手腾冲——促进学校课程建设,保障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包括:夏令营支教活动、教师交流、帮助当地进行课程建设、开展书画交流展等,已经资助人民币356015元。   2015年11月,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鲁天龙、秘书长张志萍、项目总监杨念鲁、办公室负责人刘芳一行四人前往云南省腾冲市腾越镇田心小学进行实地考察,该校现有学生食堂十分简陋,经基金会理事会同意决定除完成计划内资助外,还需对该校的学生食堂建设进行资助,资助款项合计人民币500000元,2015年11月已经资助人民币350015元。照片展示支教活动教师交流培训活动画展交流活动基金会实地考察食堂建设项目

    admin | 2016-12-21
    785 点击量